九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2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第一步我让学生明确旋转的含义。让学生观察钟表的指针,独立思考如何描述出指针... [查看全文]
来自:数学网 2017-03-18 13:25:55
明确目标、激发愿望
教师对学生的合作要有明确合理的合作任务和目标,使学生产生合作学习的愿望。这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分析和处理。教学问题的设计应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生动性、探究性和创造性,让学生... [查看全文]
来自:数学网 2017-03-18 13:25:51
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整式的加减》复习反思
本节课我在课堂中主要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这一主要环节,我不是流于形... [查看全文]
来自:数学网 2017-03-18 13:25:48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后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是小学数学新人教版第三册第三单元中有关“角的初步认识”的内容。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掌握了角的一些知识。但在具体实施... [查看全文]
来自:数学网 2017-03-18 13:25:28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厘米和米》教后反思
《厘米和米》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个概念性的认知内容。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的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会感到一定困难。因此,解决困难很大程度上在教学中要取材于生活,密切联系生活,在生活操... [查看全文]
来自:数学网 2017-03-18 13:25:24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本节课用一个故事引入,以此告诉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所在——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去开动脑筋,不要随波逐流。这一节课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赵老师... [查看全文]
来自:数学网 2017-03-18 13:25:16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
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位置,知道了东西南北等八个方向,能识别简单的线路图。对于这部分内容,学生并不陌生,但是因为本节课要通过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涉及到角度,因而学生学起来... [查看全文]
来自:数学网 2017-03-18 13:25:13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千米的认识》教后反思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过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和比米小的单位,并且初步了解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教材先通过插图说... [查看全文]
来自:数学网 2017-03-18 13:25:03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不进位加》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100以内不进位加法: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几点:1、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数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爱学习,多看书的教育,另一方面将书中的图编成生活小剧,让学生自己表演出来,引导学生从情景... [查看全文]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教学反思
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大小和1000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进行教学的。孩子有了对万以内数的直观认识,也有了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因此,孩子有了比较的基础和经验,在本节课中... [查看全文]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小数》 教学反思
小数乘小数,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点小数点时,先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出几位,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 [查看全文]
来自:数学网 2017-03-17 17:23:19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我去思考:一,在学生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时,能够借助直观形象的实物图,通过动手操作、演示说明等方法,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这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容... [查看全文]
来自:数学网 2017-03-17 17:23:03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0.8×3时,学生不再感到困难,最后引导小结:笔算小数乘整数应该做到末尾数字对齐。 然而也有很多不足,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应变能力有待提高,有时忽... [查看全文]
来自:数学网 2017-03-17 17:22:59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分数》教学反思
教学中学生真正主动地投入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既兼顾知识本身的特点,有兼顾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生的已有水平,寻找合适的切入口,让学生感受到眼前问题的挑战性和可探索性,让学生经历折纸操作等过程,使学生发现并... [查看全文]
来自:数学网 2017-03-17 17:22:49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确定位置学生已在低年级时有所接触,会用“第几”“第几排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这些是学生学习本课的基础。向学生介绍表示位置还可以用更简明的表示方法——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 [查看全文]
来自:数学网 2017-03-17 17:2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