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翻译>>弗大枪击案凶手赵承熙在同学眼中就是“恐惧的化身”(2)

弗大枪击案凶手赵承熙在同学眼中就是“恐惧的化身”(2)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英语系学生赵承熙的大学生活充满了忧郁的色彩。

  充满令人胆战心惊的内容的作品、与世隔绝的校园生活似乎预示了他的悲剧结局。

  和他一起上课的教授和同学都说他“令人恐惧”。在宿舍和室友都甚少说话的他可谓是校园“独行者(loner)”。

  ▽文学上沾染的灰色思想—赵承熙在课堂上写的各种文章暗示了他的悲惨结局。

  据《华盛顿邮报》透露,和他一起上爱德·博尔格(音译)教授的创作课的斯泰帕尼·泰利(音,英语系4年级)说:“他的作品真是充满了病态的忧郁和诡异色彩。”

  在2005年秋天的文艺创作课上,他写了大量有关死亡的文章,令教授尼奇·丘帕尼惊讶不已。

  他说:“赵承熙拍摄了正在听课的学生,写了大量有关死亡的文章,令其他学生非常恐惧。”有一次,70人中只来了7人。因为,很多学生对赵承熙怀有戒备心理。

  曾给赵承熙进行单独辅导的英语系教授罗伊(音)曾劝他去心理咨询中心。

  《芝加哥论坛报》报道说,事故发生后,在他宿舍内发现的两份三页的信息中充满了对富人和特权层的挖苦、不满和憎恶情绪。

  ▽与世隔绝—赵承熙的生活完全与世隔绝。

  和教授单独谈话时,他也严实地戴着帽子,太阳镜也不摘下来。

  英语系4年级学生波尔·金(音)说:“他一句话也不想说。”教授提问也不回答。周围学生透露说,他上课时坐在门边,一下课就走掉。

  无论是精神上还是肉体上,他总是萎靡不振。

  和赵承熙一起上英语课的夏尔洛特·皮特森(音)说:“上课第一天教授让学生们把名字写下来后交上去,他只写了一个问号(?)。”和赵承熙一起上三门课的英语系4年级学生布鲁克·科斯特诺(音)回忆说:“他上课时总是戴着耳机。有时教授会问他问题,但他也只是看着空中。”

  在弗大,他是陌生的异类人。

  在宿舍里吃饭的时候,他也总是一个人。今年初准备参加学生会干部竞选的一名候选人送他糖,希望他投一票时,他看都没看一眼。

  ▽放弃信仰

  警方在他宿舍里发现的文章中,间或提及了对基督教的信仰。美国媒体形容为“对世界的咆哮(rant)”的这篇文章从电脑中输出后达8页左右。

  美联社报道说,他写下的有关信仰的文章大致都是对世界的消极思想。其中包括“结局即将来临(the end was near)”和“有事情要做(there was a deed to be done)”等字句。

  [1][2]

网友关注